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核心目标是什么?
以我个人理解,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会独立,适应生活、融入社会。围绕这个目标,特殊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特殊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开发特殊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既需要配备专业设备设施和仪器;也需要推进多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医、教、康”融合;还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育场景;更需要有爱心、有耐心、有钻研精神的专业老师。
我为什么特别提到“有爱心、有耐心、有钻研精神”呢?因为特殊孩子在心理上或者生理上存在缺陷,甚至有些孩子存在多重缺陷,就必须需要特殊教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鼓励,付出更多的耐心,研究更多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特殊孩子获得进步和成长。
根据我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的观察和总结,动态的、立体的课程资源更容易激发特殊孩子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的、情境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特殊孩子的专注力。只要特殊孩子学得开心,学得专心,学习效果自然更好。
从事基础教育十多年,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财政、民政、教育等部门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202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2396所,比上一年增加51所,延续了自2023年以来的增长趋势,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特殊孩子的关注度和包容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到特殊教育事业中来,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日,财政部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支持保障力度。2025年下达资金42.5亿元,比上年增加6.1亿元,增长16.8%。主要措施有两方面:第一,提高补助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惠及约91万残疾学生。第二,改善硬件设施。继续安排特殊教育补助资金5亿元,支持地方持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配备特殊教育专用设备设施和仪器,推进融合教育等。
以上两项措施,都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特殊孩子家庭改善生活质量,帮助特殊教育学校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赢得了广大特殊孩子家庭的衷心感谢与拥护,也有力地激发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热情与信心。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政策支持、社会关注和教育创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希望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好好把握这次政策良机,积极运用日趋成熟的AI技术和教育数字技术,共同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的建设,开发特殊教育学生个性化教学与学习资源,为特殊孩子,为特殊孩子家庭多做一些实事。